• 传奇来了
  • 异度之门
  • 古剑奇侠

产业新闻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中国单机游戏市场

    虽然不很恰当,但单机游戏平台确实有点儿“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意思。腾讯WeGame平台的发布刚刚过去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当WeGame平台的消息刚刚开始淡出玩家群关注的时候,又一则重磅消息闯入了单机游戏玩家们的视野中。如果你在5月23日之前,在网上搜索“方块游戏”这个关键词的话,出现的搜索结果大多还是各种三消、下落等类型的小游戏网页。然而,这个仿佛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平台,其胃口却绝对不小。和“鹅厂”大造声势的WeGame一样,方块游戏将目标放在了单机游戏这个近年来逐渐崛起的国内游戏市场中唯一的一片“处女地”上,这就难免让人将其与WeGame放在一起,进行一番比较。就是这么一个悄然上线,之前未见任何消息的单机游戏发行平台,初次亮相就带着《仙剑奇侠传7》《河洛群侠传》等不容小觑的游戏阵容亮相在玩家眼前,虽然说不上横空出世,但也确实给人一种为之眼前一亮的感觉。单机游戏在互联网分发平台出现之前一直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市场,发行商要为游戏宣传、铺渠道和售后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但即使你以上每一个环节都不计成本做到最好,一款新游戏的成功与否还要看玩家的态度,游戏好不好玩,玩家买不买账都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的事情。而在当时,玩家想要购买一款正版游戏也要考虑购买渠道的问题,甚至在一些小城市,根本买不到或者要加价买。而且,最重要的还有“盗版”问题的存在,更是让国内的单机游戏市场“尸横遍野”,从此一蹶不振。对于开发者而言,制作游戏就是为了赚钱,游戏版权是利益的保障。而对于玩家来说,游戏本身就是一件商品,花钱消费是消费者对于一件商品天经地义的事情。即使抛开这些大道理不谈,正版游戏无论是游戏体验,还是版本的及时更新和游戏BUG的修复都是盗版所不能比的。如今,无论是Steam进入中国也好,还是PS4、XBOX等主机厂商的回归也罢,都让越来越多的单机游戏新老玩家们开始意识到版权的重要性,中国的单机游戏,尤其是很多独立团队开始推动这一市场重回正轨,让很多热衷单机游戏的从业者、游戏人又看到了希望。WeGame也好,方块游戏也罢,正是看到了这个复苏的迹象,开始着手布局这片目前来看还是一片百废待兴之象的市场。不要因为WeGame的后台是腾讯,就小看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方块游戏。既然敢“明刀明枪”地“挑战”Steam和WeGame,其背景自然也不容小觑,方块游戏是上市公司皖新传媒旗下的全资公司,皖新传媒品牌属于安徽新华出版集团控股,正宗国企背景,所谓朝里有人好办事,在国内严格的游戏审核和版号制度下,有此背景或多或少能让方块游戏占据一些优势。虽然上晥新传媒事业部总经理彭蛟斌在发布会上的发言中也表示“并不想做独行者,希望与整个行业合作。”但不做独行者,并不代表不想做掌舵者。如此看来国内单机游戏市场很快便将进入平台大战阶段,目前来看胜负难料。不过平台大战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有竞争才有发展。平台大战的得益者肯定少不了玩家和开发者,玩家能够拿到以更实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游戏,平台为了争取玩家和游戏资源,自然也会不遗余力地为优质内容进行推广,让能够产出优质内容的开发者获得更多曝光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市场中不再是一家独大的局面,三足鼎立也好,二虎相争也罢,有竞争的市场,才能算是一个良性合理的市场。目前来看,国内的单机游戏市场正站在一个“命运”的转折点上,作为玩家,能做到的也只是静观其变,随遇而安了。关于GMGC:GMGC成立于2012年9月,是全球第三方游戏及数字娱乐产业服务平台,目前在全球拥有30多个国家或地区近300名会员企业,成员中包含开发商、发行商、服务商、投资商等。GMGC秉持“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为产业上下游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产业共同发展。由GMGC主办的全球游戏大会(GMGC北京)、全球游戏开发者大会暨天府奖盛典(GMGC成都)、亚洲移动游戏大会(GMGC东南亚),中国(昆山)数字娱乐节(GMGC昆山)每年分别在北京、成都、上海、深圳、昆山乃至亚洲各大城市举办,上述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业界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行业盛会,产业风向标。同时,GMGC还提供全方位的专属会员的服务项目,如创新沙龙、全球商务考察、CEO晚餐会、GMGC之夜等商务社交活动,帮助中外会员企业拓展业务及建立更多的伙伴关系并促进发展。转载来源:游戏之音

    标签:资讯 时间:2017-06-14

  • 此生与游戏有染——记三位独立游戏人的故事

    今年,Game Jam 48小时极限开发大赛中国赛区将于6月16-18日开赛。本届Game Jam将在全国九个城市同步举行,与往届相比,规模又大了一些。但这条消息似乎没有在国内游戏圈引发多大的波澜。可对于某一群人来说,他们却可能为这一天的到来,筹备了好几个月的时间。这群人,在现实中的身份各异,但外界对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独立游戏开发者。赛前,作为本届上海站协办方的晨之科,采访了三位身份各异的报名选手。希望可以从他们的故事里,尽可能地还原出现在国内独立游戏开发者们的所思所想,以及生存状态。张烁巡音网络 制作人6月的上海,将夏未夏。亚热带季风气候造成的多雨,让上海的空气中一直带有些许的湿热,却还没到烦闷得让人感到难受的地步。自打进入6月之后,张烁的内心就开始有些躁动,亦或夹杂着些许兴奋和焦虑。他这些繁杂的情绪,跟这还未正式入夏的季节无关。90后的张烁,现在是一家手游创业公司的主策兼负责人。6月20日,他负责的项目——《幻想计划》即将开放首次技术性测试。他的团队连带他都处于一种莫名的层层叠叠地焦虑状态之中,用他的话来说“坐立不安,时不时就想再多测几次,再多修几个BUG。”这个未婚的年轻人说这句话的时候,神情像足了一个等在产房外的父亲。而他另外一重的焦虑则来自于——他报名了Game Jam上海站的比赛。“测试时间定了,无法更改,这是要对我们投资人负责的。但对于我来说Game Jam又是我另外一层的梦想。左手、右手,你说割掉哪个?”在极其紧张的测试节点前,完完整整的抽出48个小时对张烁来说,是极奢侈的一件事情。况且参如果真要参赛的话,他可能需要他现在团队的三分之一甚至于半数的人员抽出时间进行支持。张烁对独立游戏的执着,源自于他学生时代的经历。如今看上去“宅”气十足的张烁,首先感谢的便是他开明的父亲,从小便没有对张烁做过多的限制。到了大学时代,张烁已不再满足全机种制霸、上千款游戏全通这样小成就。魔兽争霸III地图编辑器的出现让他发现了一个新的方向,对于日本ACG内容的熟稔程度不下于游戏的他开始将两者结合,于是“魔法少女超?乱斗”这张RPG地图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了。“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台词,为了这个我把相关动画看了2遍以上。”张烁至今对自己那段废寝忘食的岁月记忆犹新。由魔兽RPG地图作为引子,张烁开始学习如何制作一个完整的游戏。从策划、美术到编程,一人团队的张烁成为了一个全能型选手。“以前制作的小游戏都是丢在下载站就不管了,每天能有几百下载吧。这些作品没有带来任何收入,全是凭着自己的喜好在做。”已经进入商业游戏领域的张烁,现在对于曾经的小游戏作品依然念念不忘,“等处理好现有的内容,我准备将之前的小游戏移植到‘幻想计划’的主城里,让现在的玩家也能玩到我之前的作品。”当话题落到“商业游戏”上时,白羊座的张烁并没有逃避,而是抛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论。“我觉得收费跟游戏品质无关,不是说一个好游戏收费了商业化了就不是好游戏了,一个烂游戏再是免费也不能给它打10分啊!”保持独立游戏之心做商业游戏是张烁反复强调的一个点,“保证个人独特的风格,保持人性,做出一款有变化性的游戏,才是好游戏。”“其实也有妥协的时候”,张烁在采访的最后坦言,“但这时候买一杯咖啡,放空自己,去玩玩主机游戏3A大作,你会重燃起自己做游戏的激情。你想做好游戏的时候就一定会有办法。”至今张烁还保持着每周体验几款各类不同游戏的习惯。“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游戏之心,玩游戏和参加Game Jam都是好方法,但两者的前提是一样的,都要时间允许啊。”邸锐游七网络CEO36岁的邸锐,现在主要从事Hololens即mr混合现实方面产品的开发,这个工作内容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脱离了游戏行业。而对于已经奔四的他来说,游戏就像是一个永不破灭的梦想,可能会伴随他的终身。邸锐算是Game Jam“元老级”的参赛选手了,从国内举办第一届Game Jam开始参与,至今他就漏掉了2次。“参加了那么多次,却没有得过一次奖。”谈到这个,邸锐难掩语气中淡淡的失望,但随后他释然到。“最开始肯定是希望得到肯定的,开始参与年轻嘛!心高气傲嘛!后来次数多了,对于得失心就放的很平了。”邸锐认为在比赛中获得最多的感悟是逐渐开始变得能够变得表达自己,能够做一些平时做不到的事情,他指的是可以在参赛的游戏中加入一些平时能以碰触的艺术性的内容。“其实我觉得像国外Game Jam那样没有奖也挺好的,这样大家的功利之心都会放下,平时我们的功利心都太重了。”至于本次比赛,邸锐目前为止还是没有确认是否能够最终参赛,但“先报个名再说”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高中时代的邸锐已经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游戏,“开始么就是抄嘛,做的是冒险类的,类似于吃豆人的那种。”为了在那个网络还不发达的年月寻找资料,邸锐跑遍了大大小小的旧书市场。“但那个时候哪有教你做游戏的书呀,只能买来编程的书籍自己参悟。邸锐如今的公司为了生存已经从游戏转向到商业外包业务,而他曾经制作的游戏《符文大陆》如今在网络上也已找寻不见,但他对于游戏依然难掩心底里的喜爱。“以我而言,我自认为没有资格评价,不管是独立游戏还是商业游戏。但我觉得这是一种社会分工,商业游戏产生价值,独立游戏创新内容。至于我,现在不会去考虑这个问题,只是想做出一款自己喜欢的游戏而已。”张大伟龙语游戏创始人82年出生的张大伟是不折不扣的中国第二代游戏人,美术出身的他笑言“除了码代码,什么都干过”。曾参与过《石器时代online》IP相关产品开发工作的他,如今正走在创业的路上。他的创业公司的主营业务正是他心心念念十多年的游戏开发,身为制作人的他,所主导的产品则是用他的话来说“具有独立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独立游戏。似乎,他们这一代的从小玩着“红白机”和它的山寨品“小霸王”成长起来的游戏人对于游戏性都有些带着偏执的追求。“氪金游戏、数值游戏玩法实在太单一了,我就是感觉太压抑,才开始自己制作游戏。独立游戏开创的是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游戏一定要有所突破。”张大伟不经意地强调了“突破”这个词。似乎对于他来说,“突破”不光是在游戏作品上有所作为,而是他正在铆着一股劲,跟游戏圈的某些现象做着厮杀,意图突围。他的这股韧劲,在谈到他现在正在打磨地作品的时候,更是显露无疑。从创业初期3个人搭伙而成小团队,到现今的7人,整个团队的人数已经翻了一倍有余。然而所做的事情却似乎没有太大变化。“我们之前的几个作品大多都跟物理开发有关,对于物理算法我觉得我们团队已经有一些心得体会。”当笔者试图用“死磕”这个词做个总结的时候,张大伟的声音里也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小得意。“可以说是死磕吧。只不过我们还在解决更严峻的问题,物理开发中服务器同步的问题,多角色产生碰撞后的结果是我们现在希望跨越的大山。”由于现在产品进度的问题,对于本届Game Jam张大伟跟接受采访的两位一样,都是先报个名再说的想法。“不管怎样,我先报个名,有时间一定参加。”参与过几届的他对于Game Jam一直有着特别的感情。“虽然很累,但对团队来说反而是一种调剂和锻炼,而且短时间内可以快速创造出一个游戏,并且立刻能够让其它人体验到,并收取反馈。这是很难得的机会。”在整个采访中,笔者观察到,张大伟对于独立游戏的思考一直带有着一种淡淡的文艺气息。不知道是美术出身的原因,还是独立游戏做久了的人都是这样。当谈到商业游戏和独立游戏的时候,他认为,在游戏内核中有一种气质,这个跟制作者的精神思考有关。现在外界已经很难分辨和界定有些商业游戏和独立游戏的区别,但是对于爱游戏的人闻一闻味道就能分辨,那股藏在游戏中的气息是无法隐藏的。对于独立游戏圈外的人来说,这种鉴定法近乎于玄学的范畴。但对于坚定的说出:“我认为,未来独立游戏一定是会成功的,因为它的发展模式是‘健康’的”的张大伟来说,笔者愿意相信那些热爱游戏的人他们真的能够做到。

    标签:资讯 时间:2017-06-14

  • 走进咕噜咕噜--看板娘带你玩转游戏

    咕噜咕噜(GuluGulu)(简称“G站”)是上海晨之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MorningTec)旗下的泛“二次元游戏”服务社区,一个聚集当下二次元热爱者最有价值的综合性游戏社区app。“超有料的二次元玩家社区-聊你爱的游戏!”咕噜起源“咕噜咕噜”名称来源于扭蛋滚动的声音,而扭蛋是日系手游中经典系统,也是二次元游戏的重要标志! G站构建以“扭蛋”为核心文化的用户生态圈,建设集游戏、直播、漫画、视频、wiki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社区,营造专属于二次元的独特玩家氛围,让热爱ACGN的用户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所爱。玩转咕噜咕噜咕噜能为您提供最新的游戏下载以及最火爆的交流社区。更有资讯攻略福利、漫画轻小说、二次元直播等。为国内玩家们提供第一手的二次元游戏资讯及游戏下载的服务,同时提供找同好、勾搭大佬的交流平台。一起搞G~玩转游戏,咕噜咕噜游戏下载让为二次元好基友们能在第一时间下载到热门炫酷的二次元游戏。如阴阳师、战场双马尾、白猫计划、战舰少女R、Fate/Stay Night、妖怪名单等。同时也能在专区里获得最新的游戏资讯、大神攻略以及一些独家的游戏礼包哦,让二次元玩家共建手游攻略一站式解决各类疑难杂症专治各种不服!咕噜咕噜看板娘——咕噜咪GuluGulu的看板娘是一个名为咕噜咪的双马尾宅女(又称“G娘”)。咕噜咪是一个外表看似15岁少女,黄色瞳孔,刘海有G字,高双马尾,上配彩色课金石发饰颜色突出(可变色),身穿鹅黄色校服,绿色格子裙眼,角下耷拉眼神没睡醒的呆萌妹子。8岁的时候捡到了咕噜咕噜,并收养了下来。13岁那年,看到了嘎查子的游戏视频,于是喜欢新鲜事物的咕噜咪对游戏起了兴趣,并展现出了异常的游戏天赋,并开始学习录制视频。14岁在师傅的帮助下,咕噜咪被G站收为签约主播并逐渐名声大噪,如今已经是知名主播了。关于我们咕噜咕噜致力于更好的聚合对二次元游戏感兴趣的玩家,并为其提供优质的交流场所!你可以在G圈找到自己的同好,与大神互动攻略经验哦。

    标签:资讯 时间:2017-06-14

  • iPhone8前后面板图泄露 iPhone 8长这样没跑了?

    概念图站长之家(chinaz.com) 6 月 13 日消息   尽管这两个月以来,各手机厂商发布会不断,让果粉最为期待的还是苹果今年九月份即将发布的iPhone 8。关于iPhone8 的传闻已经不少,日前又有网友 Reddit 上曝光了iPhone8 的前后面板照,引发了不少关注。此前,传闻称iPhone会采用全面屏取消传统Home键,根据此次曝光的前后面板照片显示:iPhone 8 的正面将采用全面屏,看来 iPhone8 会在显示屏下采用嵌入式 Touch ID 是没跑了。在背面设计上, iPhone8 则采用玻璃背面以及垂直对齐的后置双摄,但并没有传闻中后置指纹设计。此外, iPhone 7s/7s Plus 前后面板照也一同被曝光了,不过从照片中只能看到iPhone 7s/7s Plus 后面板的一小部分,这两款新机将分别采用后置单摄像头和后置水平双摄设计。虽然两张泄露的照片真实性不能得到证实,不少人认为 iPhone8 估计就是长这样了。转载来源:站长之家

    标签:资讯 时间:2017-06-13

  • 苹果与腾讯的敌友博弈:谁碰了谁的底线

    腾讯和苹果之间正在经历一场微妙的博弈。在WWDC上苹果主动拥抱腾讯,针对中国市场,iOS 11将分别在App Files和诈骗短信拦截两项功能中与腾讯的微云以及安全管家合作。而在此前不久,App Store封杀微信中的赞赏功能,在WWDC期间,App Store还宣布将下架依然使用热更新的软件。这一举措将影响一系列手游产品,其中包括腾讯的爆款游戏“王者荣耀”。当用户已经讨论起“如果微信被下架,是否会放弃使用苹果”的话题,两者却悄然转变画风。腾讯公司公关总监张军在其个人微博上巧妙回应二者关系:“一切安好、有劳挂心。这么有想象力的新闻,把我都吓着了,还是会看一下今年的WWDC压压惊,里面有不少腾讯与苹果合作的演示。”。  敌?友?一面春风拂面,一面冷若冰霜。两者关系变换背后是苹果对于中国市场趋之若鹜却又无可奈何的境况:面对中国市场,全球智能硬件中占有绝对地位的苹果难掩下滑趋势。从财报来看,2017财年一二季度苹果大中华地区业绩延续了2016年下滑的趋势,在2015年短暂超越欧洲成为苹果全球第二大市场之后在此下滑至第三大市场。而排除大中华,苹果在包括日本在内的全球其他市场的销售业绩都有所上涨。与此相对的是腾讯的奋勇直追。对于把控国人在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习惯和喜好,腾讯显然比苹果更有经验。目前,在微信的9亿月活用户中,90%以上是中国境内用户。根据互联网女王Mary Meeker发布的《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微信已经占据国人30%以上的移动互联网使用时长。微信产品符合消费者在多场景下的使用习惯,这也给苹果提供了新的思路。于是,在今年的WWDC上,苹果将iMessage与Apple Pay相结合,用户可以直接在苹果手机上以信息的方式进行转账。一直以来,苹果虽然致力在支付领域有所建树,但却未能攻下中国市场,而阿里凭借支付宝、腾讯凭借微信、QQ,轻松占据了中国超过90%的移动支付份额。通过线上红包,微信奠定了在支付领域的地位。根据微信发布的《2017微信春节数据报告》显示,除夕至初五,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460亿个,同比增长43.3%。如果说电商是线上支付最直接的应用场景,那么社交应该是线上支付最为频繁的场景。而对于苹果来说,从电商进入支付领域显然不现实,但通过本身数量庞大的iOS系统用户,建立起使用Apple Pay的社交场景却是可行的。但依托于智能硬件的Apple Pay注定无法如微信支付或者是支付宝一般,在中国市场占据绝对份额,这项功能更多的是帮助Apple Pay占领海外市场。“微信和支付宝在中国影响力太强,覆盖大众小众用户,必然会延续成为主流趋势,因为它不会区分高低端用户,而Apple Pay更多依赖于苹果自己的手机以及iOS系统,所以注定在中高端用户更多一些,所以我们预测Apple Pay在中国支付领域中占领一个细分市场,而不会是大众市场。”Counterpoint研究总监闫占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制衡合作“美国市场的软件和中国微信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的供应商、社交媒体面对全世界,他们的用户是全球的用户,而微信的用户群体比较独一,在变现化的情况下,无论文化还是付费、使用习惯都是比较统一,所以他们可以运用用户黏性进行包装,把所有泛娱乐的东西都通过一个平台发放出去,不需要去适应不同的法规和文化。”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TMT主管合伙人周伟然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黏性以及用户忠诚度是二者争夺的筹码。“目前来看,软件更占领上风,因为大家可以想象一个消费者用户,他可以不用Apple手机,但很难离开微信。”闫占孟表示,苹果不会如外界猜测贸然下架微信。而在微信之外,腾讯平台聚集的资源能让苹果更贴近国内用户。80、90后正逐渐成为3C产品消费的主要群体,而他们对于智能硬件的考量更多是出于实用性。因此,苹果不断针对中国市场加入本土化的更新,希望保住在中国的份额。在安全性能上,iOS新系统引入了诈骗短信识别,在Safari中置入腾讯安全云库,对于iPhone和MAC系统使用中出现的欺诈网址进行识别。同时腾讯个人云微云也作为首批合作开发者加入Files App中。通过腾讯,苹果希望进一步拓展其在中国的影响力,而微信是拓展的其中一步。在WWDC上,苹果所发布的iOS 11可以通过iPhone摄像头直接扫描添加微信好友。对于苹果而言,这样的紧密关系尚属首次,即便是占据全球社交市场的Facebook也未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微信跟苹果更多考虑各自利益,苹果的底线在用户变现支付收入层面,只要微信不触动苹果利益,停留在纯社交层面的软件,苹果是可以接受的。”闫占孟对记者说道。而微信此前发布的“小程序”,对于苹果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尽管微信多次强调,小程序只是整合工具型的程序,对游戏、视频等内容型程序并无拓展能力,并不能完全取代苹果应用商城,但其还是触及到苹果应用商城的范围。意识到此,微信团队也将最初的名字更改成“小程序”。与苹果一样,微信也不可能放弃iOS系统用户,因此尽管WWDC一片祥和,但两者关于利益的博弈还将继续。“微信跟苹果各自有各自的底线,微信做小程序代理,是从满足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出发,做的更多是让用户更便捷,这个只要不影响苹果实际收入是没问题。但是打赏本身,占到微信收入,影响到苹果的利益,因此苹果无法视而不见。”闫占孟告诉记者。转载来源:游戏人

    标签:资讯 时间:2017-06-1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45/86 , 每页5条 , 共430条记录  跳转